close

故事特性分析

 

──以島田莊司《占星術殺人魔法》論之


 

 

故事簡介:

 

  「我不喜歡血腥,只是想要觀察因恐懼而扭曲的五官、面臨死亡的垂死掙扎──只要是真正的藝術家,都會有這種想法吧!」

 

  這是一場殺人魔法。

 

  故事圍繞著一樁在西元一九三六年轟動全日本的懸案──梅澤家占星術殺人事件。此事件實則由三件殺人事件組成:第一樁是畫家梅澤吉平在自家被擊斃,並且現場被佈置成密室,接著是梅澤家早已出嫁的長女在其家中被姦殺,最後是與畫家同住的六名小女兒全部失蹤,之後她們的屍體陸續在日本各地發現,且每人身上皆被切割掉了一部分……

 

  然而此一殺人事件的最大兇嫌卻是一開始便已經往生的梅澤平吉,因為在其屍體旁發現他的一本占星術手記,裡面有獵奇詭異的內容:切下六位年輕處女各自星座所代表的身體部位,再以此組合成擁有完美肉體的女性‧阿索德的製作。在此之後,畫家六個女兒都被謀殺了,各被切去的身體部位是被拿去製成阿索得了嗎?然而身為第一位死者,他要如何執行他幻異的藝術創作?是詐死?或是兇手另有其人?……但卻又毫無動機或線索證據指向其他與本案相關之人,這可以說是一樁找不到兇手的命案……

 

  四十年之後,本職占星師兼偵探的御手洗潔卻意外得到一封告白遺書,懸宕四十年無解的奇案終於出現了一線曙光,因為一個賭約,四十年無解的奇案御手洗潔必須在一個星期內破解……

 

 

-*-*-*-

 

 

 

故事分析:

 

  距離:我覺得島田莊司先生在「故事與讀者間的距離」這件事上,拿捏得十分恰當。故事準確的寫出事件發生的時間、偵探解謎的時間點,這樣的距離設定使讀者親切,彷彿真有此事發生,當然也相對的更加容易投入在故事的步調之中。我認為身為一本推理小說,這樣的距離讓讀者能夠感受到事件的真實性,是好的推理小說必要的條件之一。

 

 

  真實:延續上一段所描述,適當的距離能夠帶出讀者的想像,使其彷彿成為真實發生的事件,但又因為時間上的設定(離出版時間,占星術殺人事件約莫已經過了四十個年頭)不至於太過真實。我想,若是太過於真實,使讀者無法分辨真假,也就失去了小說的趣味性了吧?

 

  接著在本書中,筆者化身為一位作家石岡君,同時也是性格難以捉摸的偵探的唯一好友,將這一個事件透過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一一記錄下來。這樣一來模仿世界知名偵探福爾摩斯與其摯友華生之間的關係,因為之前一個故事真實性的成功,我想更能取信於讀者。

 

  另外還有值得一提的一點,在日本推理小說界中,分有「本格派」這樣一個類型的推理小說。這種小說的特點就是,在書中完全沒有隱瞞讀者任何線索,或許有些誤導,但是若要真的根據書中的敘述,讀者是真的可以自己去過過當偵探的癮的。島田莊司先生是「本格派」的大家,他甚至在書的中間直接發了一封「挑戰書」給讀者,這樣有別於其他常讓讀者在一知半解之下去解謎的推理懸疑小說,故事彷彿又更真實了一點。

 

 

 

  合理:剛剛有提到「本格派」,我想這一個推理小說類別的特點──寫出所有線索完全不對讀者有所隱瞞──能夠充分的解釋這一則故事的合理性,與上一點的真實性互相照應。

 

  然而故事不能完全的合理,要不然就失了一些看故事的樂趣了我想,而以真實性或合理性維特點的推理小說也不能倖免。而這一本《占星術殺人魔法》最大的詭譎之處就是以「占星術」殺人這一點,這樣的不合理,使本書從一開始就營造出一種詭異奇特的氣氛,也讓讀者不由自己的順著筆者的文字投身進這樣一個充滿吸引力的故事之中。

 

  但是有時「不合理」也會成為缺點,我想這個故事最大的敗筆就是在殺人兇手的動機太過於不合理,只是為了報復從小欺壓他長大的繼母與姊姊們,就犯下如此複雜詭譎得案件,其實有點不合理、並且小題大作……何況兇手與家人相處其實說是欺壓,但是只能穿姊姊們的舊衣服這樣其實也沒有很嚴重……我想這是本書中在合理性沒處理好,而犯下的為一敗筆。

 

 

 

  奇特:要說這本書的奇特之處,當然要以「占星術」著手,占星術要如何殺人?這樣一個彷彿奇幻架空世界才能實現的事件,卻成為一本必須要有其合理性的推理小說的題材,怎麼能不吸引人呢?我想奇特性這一點無論在任何一則故事中,都扮演著其重要性。畢竟若一則故事沒有其奇特性,那故事中也彷彿少了一種令人想奮不顧身的讀下去的那一種魅力。一則故事要有奇特性,才能吸引住已經在過於氾濫的文學中浮浮沉沉好幾個年頭的讀者們。


  經驗:「經驗」這一點就是讓讀者產生「曾經或未來可能曾、會有類似的經驗」,這一點也能與真實性互相作呼應。我想讀者們應該少會去查證故事的真實性──誰會真的去翻翻四十年前的報紙,是否真的曾經有過那樣詭異的殺人事件?沒有人,因為我們雖然感到這一個事件「彷彿是真實發生的」但也只是彷彿……然而它的真實性卻又營造出一種「好想真的會發生、好想曾經真的有發生」這樣的想法,我認為這就是本書帶給讀者們的經驗感。

 

 

 

  軸距:場景與時間之間的轉換,在一則故事中是很重要的,簡單來說,可以視為故事敘述的「步調」或「節奏」。場景與時間變換的太快、太慢或者變換的太過複雜都是不適當的。由其對於一篇相較於其他類型故事更為複雜的推理小說,更是要適當處理,畢竟做的不好讀者要怎麼理解一個事件的推理成序呢?而我認為,這一點在這本非常成功的「本格派」推理小說中,是處理的相當好的。畢竟要對讀者發出挑戰書,若是自己敘述的雜亂難懂,要如何取信於讀者呢?

 

 

 

  結局:關於一本推理小說的結局,結局當然要大解謎。而本篇推理小說中,兇手所使用的手法意外的單純,卻能造就出這樣一個詭譎怪異的殺人事件,這是我最佩服島田莊司先生的一點,他常常利用一些意外的小技巧完成一篇篇駭人聽聞的殺人事件。另外作為一本推理小說,當然不得不提一下兇手的動機,上文有說過,我對於這一則故事唯一感到遺憾的便是動機的安排,但是另一方面,故事中對於兇手的處理卻意外的讓我感到滿意,偵探御手洗潔並沒有將事實呈報給當局政府,因為其實在約出殺人兇手在咖啡廳的對話中,已經明顯感受到兇手的悔意,他這四十年以來一直希望有一個人能夠撥開迷霧,替這件他犯下的案子作個了斷……另外一個沒有告發兇手的原因則是,在動機中,殺人兇手作這樣一樁殺人事件的初衷其實是希望沒有了這樣的一群偽善家人,他與父親離婚的親生母親能夠活得好,但是事實上,他母親卻再聽聞這樣的一齣殺人事件後,以為自己女兒已死,從此之後一生過得非常不快樂……我想出於一種疼惜這樣兇手的心理,御手洗潔才決定不去告發他吧?畢竟他的一生以受盡折磨與悔恨,將來還必須持續不斷下去,直至屬於他的死亡降臨……

 

 

 

  總結:整體來說,故事特性的每一點,其實是環環相扣的,若將每一個環節扣的緊度適當,自然而然就能夠出現一篇好的故事。

 

 

*100學年度 下學期 「故事書寫」課程

*此篇以「故事書寫」課程內容之故事特性分析。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夜凡 的頭像
    夜凡

    問花落處

    夜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