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納麗沙組曲》是蓉子的第五本詩集(後來再版更名為《雪是我的童年》),這一首組曲是由十二節以維納麗沙為中心連貫而成的,而分開來的每一節仍然可視為一首完整獨立的詩作。

 

  也許是因為這時的蓉子身為人妻、人母,越來越多的世俗煩惱包圍著她,為了不讓自己迷失,所以才執筆創造出「維納麗沙」這樣一個女性形像,以投射蓉子自身的真實內在。她用了十二個角度描寫維納麗沙,也是蓉子美好內在的展露。

 

  第一首〈維納麗沙〉描述的是靜與美:

 

 

   維納麗沙

   你不是一株喧嘩的樹

   不需要用彩帶裝飾自己,

   你靜靜地走著

   讓浮動的眼神將你遺落

   因你不需要在炫耀和烘托裡完成

   ──你完成自己於無邊的寂靜之中。

 

 

  這首詩扮演整個組曲大綱的角色,大約的描繪出了「維納麗沙」的基本形像,由「不是一株喧嘩的樹」做為襯托,點出維納麗沙秀麗、出塵的氣質。在此詩中,蓉子認為女性不需要為了他人的目光,而裝飾、改變自己。雖然寫著「讓浮動的眼神將你遺落」,但是事實上是維納麗沙拋棄了那些浮動無定、無法永恆的事物,身在喧嘩的世界,偶爾迷失徬徨,而遺失了自我。「你完成於無邊的寂靜之中」,也許潛入寂靜,是重回自我的好方法。

 

  蓉子使用的「樹」這個意象,早在蓉子的第一本詩集《青鳥集》中就曾經寫過一首名為〈樹〉的詩作,其中寫道「我是一顆獨立的樹──/不是藤蘿」昭示了女性的價值應在於自身,而不需依附在男人的影子之中。也許這篇組曲是蓉子替〈樹〉一篇所做的延伸寫作。

 

  這一小節中使用了三種不同的標點符號,分別帶有不同的意義。先是「逗號」,為這一首詩的轉折點,並將讀者帶入維納麗沙寧靜的世界中;「破折號」將情緒引至更深邃的寂靜之中,並且孤獨的使一切煩瑣隔絕在外;「句號」使這首詩完成,彷彿一滴水墜落在心湖,濺起一圈圈漣漪,無聲卻緩緩擴散,使之韻味無窮。

 

 

  第二首〈親愛的維納麗沙〉寫出她因漸漸失去原本寧靜內心,而感到:

 

 

   親愛的維納麗沙

   已經是正午了

   當日光像滑梯緩緩傾斜……

 

   懷想年少的裙裾 青春的笑容

   揚起在綠色的國度

   在歲月的那邊

 

   維納麗沙

   此刻竟長伴擾嚷、喧囂

   任歡悅和光華在煩瑣裡剝落!

 

 

  「日光像滑梯緩緩傾斜」一句引導讀者進入時光中,彷彿再次回到了年輕、還未離開單純的時候,年少、青春是「綠色的國度」,是個清新安寧的場所,但是都在「歲月的那邊」,已無法觸及了。此後年紀越是增長、身周所接觸到的干擾、喧囂也越多,這裡蓉子用陪襯的手法,凸顯出離開單純年代後,原本寧靜安詳的維納麗沙「竟長伴擾嚷、喧囂」,並且,歡愉和光華都因為漸漸剝落在時間的洪流中,詩尾的驚嘆號彷彿一聲抗拒吶喊,帶著些許無奈。

 

 

  第三首〈過往的維納麗沙〉中,蓉子用了三種植物來描述維納麗沙心靈的成長:

 

 

   過往的維納麗沙

   是一朵雛菊 似有若無地金黃

   浸溢在晨初醒的清流之中

   沒有任何藻飾的原始的渾樸的雛菊。

 

   春天的維納麗沙

   是一簇鳳仙花 父親庭園內

   多彩變異的鳳仙花 在肅穆的鐘架旁。

 

   而夏日有喧鬧

   而黃昏有檀香木的氣息

   你在雛菊與檀香木之間打著鞦韆

   在過往與未來間緩緩地型成自己!

 

 

  第一小節中描寫的是「過往的」維納麗沙,蓉子以「雛菊」做比喻,因為她的內心就有如雛菊的花語,「純潔的美」,但是也「天真、幼稚」並且有嬌弱的形像,過往的維納麗沙雖然樸實純淨,但內心卻也不夠成熟,依然未經風雨吹打;第二小節的時間點在春天,維納麗沙此時是個少女,如鳳仙花一樣多彩變異,姿態有千百種,卻只能種在父親的庭園內、肅穆的鐘架旁,被束縛著,是「現在的」維納麗沙面臨的窘境;而當時間來到夏日的黃昏,此時的維納麗沙成為高雅的婦人,有檀香木使人定神安心的氣息,典雅而成熟,是「未來的」維納麗沙。

 

  最後兩句描述維納麗沙的性格形成。「你在雛菊與檀香木之間打著鞦韆」,意即維納麗沙在過往與未來間搖擺拉扯,是成長的過程,並在過去與現在的經驗交織中「緩緩地形成自己」。

 

 


參考資料:

古墨工作室〈蓉子詩歌的女性意識和鄉愁情結〉(2011.12.10瀏覽)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1/137023/archives/2011/1459716.shtml

張馨尹〈蓉子與利玉芳女性主義詩作研究〉(2011.12.11瀏覽)

 http://etd.npue.edu.tw/ETD-db/ETD-search-c/view_etd?URN=etd-1115107-190340-198

雛菊花語--百度百科(2011.12.12瀏覽)

  http://baike.baidu.com/view/1403697.htm

周偉民、唐玲玲《日月的雙軌──羅門‧蓉子創作世界評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2月,頁325-330

 

 

*100學年度 「文學概論」課程

 

arrow
arrow

    夜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